欢迎来到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廊坊市癌症医院 >

《母子保健手册》 ——妇幼健康的“摆渡人”

《母子保健手册》——妇幼健康的“摆渡人”莲峰辖区内广大准妈妈和即将准备怀孕的妇女同志们注意了: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大幅增加。

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有九千万对左右,其中高龄产妇占很大比例,高龄产妇发生孕产期合并症的风险增大。

为了更好地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新的《母子健康手册》已经正式启用,代替了原先使用的《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两册合一,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强大。

为保证全县妇女儿童充分享受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配合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10月17日我县举办了妇幼健康工作推进会暨母子健康手册发放启动会,县级医院分管院长、妇产科及儿科主任、各卫生院长、各医疗单位妇幼专干及村医、妇幼站包乡人员及各股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共计300 余人。

我院于2017年10月23日举办了《母子健康手册》培训会,使广大的孕产妇及备孕妈妈们更好的认识到《母子健康手册》的重要性。

《母子健康手册》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总体设计,包含国家惠民利民卫生计生政策、免费提供的妇幼健康服务内容、重要的医学检查记录、健康教育知识、孕产妇的经历感受及孩子的成长记录5部分内容。

孕产妇可参阅母子健康手册,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健康。

《母子健康手册》取代原有的《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实现《生育服务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证》、《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建手册》和《预防接种证》“五证合一”,真正实现了“一手在册,全程服务”。

《母子健康手册》的启用,准父母可以知晓党和政府提供的免费便民惠民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了解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学习孕期和儿童期危急情况的早期预防和应对措施,更科学地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保障了广大妇女儿童健康。

所以,别看是一本小册子,但是却对准妈妈和您的宝宝关爱有加,请各位准妈妈或准爸爸切记:首次建册必须到当地卫生院哦!关于新版的《母子健康手册》,准爸爸和准妈妈一定要知道这些:1、为什么要使用新版的《母子健康手册》与原来的手册相比较,新版手册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突出了全程服务。

新版手册涵盖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儿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服务等涉及生育全程的内容。

二是突出了主动参与。

新版手册新增了孕妇、儿童家长自我监测和自我记录功能,能将孩子成长印记、父母笔记与医生手记融为一体,使手册不单单只是一本医学记录,更可承载更多亲情含义。

2、《母子健康手册》的正确打开方式  女性结婚后,如有备孕计划,就可领取《母子健康手册》,由专业人员进行孕前健康检查、孕期检查以及儿童健康管理等健康知识指导。

那么,准妈妈们又应该如何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呢?《母子健康手册》以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儿童家长自我监测和自我记录为主,医务人员健康检查记录为辅,由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儿童家长保存,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每次产前检查、儿童健康检查时携带,由医务人员在体检时将重要检查结果及主要指导意见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中,代替产科门诊病历记录和儿童健康体检门诊记录,实现“一册在手,全程服务”,有利于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全县妇女儿童健康。

同时,手册将孩子印记、父母笔记与医生手记融为一体,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3、建立《母子健康手册》需要携带的材料(1)渭源户籍人口:孕产妇本人、丈夫身份证、户口本。

(2)外来务工人员:孕产妇本人、丈夫身份证。

(3)已在医院检查的需携带医院检查结果。

4、《母子健康手册》的建册单位都有哪些?怎样获得建册单位信息?《母子健康手册》的建册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所在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居民可通过《母子健康手册》手机APP、卫生计生委便民查询栏目、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全市具备助产资质的医院产科等进行查询。

5.建册后可享受的服务项目有哪些?建册后可享受的服务项目包括接受基层医生的高危妊娠风险评估,并可自愿享受1次免费产检。

建册完成后,孕妇可到医院进行后续的产检,基层医生在产前对孕妇进行4次随访,督促孕妇按时进行产检。

孕妇分娩后,基层医生继续提供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新生儿访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后续服务。

6.孕妇可以直接到医院建册吗?可以不建册吗? 自2017年10月20日起,我县统一使用新版《母子健康手册》,县级医院不再为孕产妇建册,所有建册点全部设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者部分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孕产妇可就近选择建册点,安装《子健康手册》APP后,根据自助建册时用户填写的内容,软件可推荐最近的建册点地址。

    发布时间:2018-02-01 10:06:10
    录入:录入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