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廊坊市癌症医院 >

秋后炎热,教你如何避免秋老虎“咬人”

所谓“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
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
最大的天气特点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秋老虎”呢?继续防暑降温、合理饮食夏季告一段落,但回热仍在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
所以,要继续防暑降温,不能有丝毫怠慢。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全撤除。
一般来讲,这些饮食既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因此喝些清热解暑的汤是很有益处的,比如:百合粥、莲子粥等。
另外多吃一些当季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其次,寒凉饮食要减少。
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体消耗量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
例如:冷饮、西瓜、梨等,这些食物过于寒凉,不易多吃。
另外,饮食营养要加强。
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
实际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一些肉食,例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放心食用。
预防感冒立秋以后,天气早晚温差较大,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
稍不注意就会感冒流涕。
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
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如果夜间使用空调,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调在除湿档。
保持充足睡眠,预防“秋乏”古有“春困秋乏”之说。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
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
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
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喝水。
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年轻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时。
◆◆◆ ◆◆找到您的私人健康顾问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网页版浏览,请上www.jiankang114.com
    发布时间:2017-08-18 17:16:54
    录入:采编录入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