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互相宴请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频繁的举杯畅饮,熬夜聊天或者娱乐,常常容易使出现身体不适或体重剧增。
在欢度春节的同时,应该如何为你的身体减负呢?保暖防寒莫儿戏冬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即使气温不会降到很低,但只要降幅达到十几摄氏度,也足够对不少体弱老人、慢性病人群构成健康威胁。
因此,即使节日期间并不寒冷,也仍要做好头、腹以及足部的保暖措施。
头部、鼻子和咽喉受寒会导致大脑不清醒且感染上呼吸道疾病,腹部着凉则可能导致肠胃不适。
足底的保暖对于全身健康也非常重要,所谓“寒从脚上生”,鞋袜穿够了,即使裤子稍单薄,也不会感觉很冷,反过来则觉得寒气袭人。
另外,防护不够不只会使身体局部受影响,任何一个身体部位受风寒侵袭超过一定时间,都可能刺激心脑血管等疾病发作。
所以,防寒保暖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确实只有它防病最百搭管用!混食减少 健康加分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应打破共餐、混食陋俗,采用分餐方式聚会更安全。
分餐的最大好处就是更符合现代生活对卫生的要求,能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体液接触,降低疾病的传播率。
春节食物种类多样、烹饪方法不一。
食品操作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和带菌操作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对此,应注意食品操作卫生,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注意烹饪卫生,食品要煮熟煮透,隔夜餐食用前充分加热;饭菜忌反复多次加热,对变质的食品应及时处理,切勿食用,防止发生严重食物中毒。
节日提防“香甜诱惑”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除了商场随处可见悉心的节日装扮、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外,各种蛋糕店更是主打“甜蜜市场”,推出应景新品。
需要注意的是,节日期间切忌“得意忘形”,一不小心吃下太多高脂高热食物,一定要警惕反式脂肪酸,控制总脂肪摄入量。
在寒冷的冬天,各类羊肉火锅、麻辣火锅店开始门庭若市。
人们通常认为,吃火锅既能进补滋养食物,又吃起来畅快。
其实,人体有自我调节功能,新陈代谢也会在冬季放缓,此时并不需要更多的热量。
如果忽略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食用高脂高热食物和酒类,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
除了以上高脂高热食物应“点到即止”外,重点在于别一日多餐、暴饮暴食。
节假日里,吃自助餐、夜宵或一天赶好几场的情况屡见不鲜,满足了口舌之欲,却让肠胃疲于应对,很可能节后犯胃肠道紊乱疾病。
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吃了油腻的一餐,下一餐最好清淡;吃了油腻的一天,下一日最好清淡。
三高人士忌烟、酒、浓茶。
节日期间,切莫为应酬而嗜烟酒,更不能烟酒不离口或边抽边饮,因为烟酒中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意外,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尤其应该注意。
可饮淡茶而忌浓茶,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还能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
素食佳节爽身心健康的饮食方式中,荤素搭配应遵循“28原则”,即2∶8的比例为宜。
建议春节期间的早餐以素食为主。
春节的早餐吃素食,象征一年开始清静身心,吃一些含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铁、纤维多的蔬菜来配合几天中大量偏向肉、鱼、蛋的饮食,既取得营养均衡,又具有调整肠胃的意义,这也是相当合理的素食佳节吃法。
可选择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的、清爽的素食凉菜,例如:凉拌竹笋、菜心、黄瓜或豆制品,这些蔬菜富含纤维,能够补充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此外,它们的饱和脂肪、胆固醇的含量非常少,帮助开胃的同时,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负担。
汤一般会出现在宴席的后半段,此时身体基本已颇具饱腹感,再选择排骨汤、鸡汤等肉汤,其含盐量较高。
相比较,可以选用菌菇汤,如金针菇、口蘑、鸡腿菇等,不必放入盐就会很鲜美和健康。
心情虽好 切莫把夜熬从临床统计资料看,每年春节期间,收治的急诊病人并不多,但节日过后,都会出现就诊小高潮,其中尤以心脑血管疾病和胃肠道疾病患者居多。
中老年人千万别高估自身“硬件”,或为了不扫兴而陪家人朋友“鏖战”聊天或娱乐。
身体是不会吹牛的,刚开始可能只表现为抵抗力下降,稍有不适,但再继续下去,就可能发展为急症。
春节期间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疾病不注意控制以及作息没有规律。
很多患者入院的时候血压很高,血糖超过正常值的三四倍,但就诊之前还“战斗”在麻将桌上或KTV包厢,旁人劝其就医仍自认为能坚持。
不仅如此,有些病人过节期间感受着家人团聚的幸福,一高兴就忘记按时吃药了,结果导致血压忽上忽下、反复波动,对心血管造成不小的危害。
老人以及身有慢性病的患者,在和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应适当调节情绪,见缝插针安排短暂休息,切莫“人来疯”一战到底,要想着来日方长,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此外,如考虑到节假日作息稍较平时有改变,还可遵医嘱,适当服用一些预防性药物,以免突然发病。
而对于沉迷多部贺岁大片的年轻人而言,最好分场次、分天数观看,如果非要“卯”起劲来看跨夜场,也应先在家养精蓄锐后,再前往观赏。
女性若适逢例假期或身患感冒,最好避免超长时间集中精神观看电影,否则可能加重身体不适。
提醒:春节吃喝需谨防“节日病”春节期间,享受美食必不可少。
为了避免因饮食不当而突发疾病,专家提醒要正确选购食物、健康摄取食物,远离“吃出来”的困扰。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程景民建议,不要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要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以保证食品原料的卫生安全。
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尤其要特别注意。
程景民提醒说,部分家庭在春节前有自制食物、囤积蔬菜的习惯,建议选择耐储存的蔬菜,如葱姜蒜、土豆、胡萝卜等,一旦出现腐败变质就不要再食用。
对家庭自制半成品,比如肉丸、卤肉等,无论是在窗台外放置自然冷藏,还是冰箱冷藏,食用之前必须彻底加热。
春节聚餐、家宴常常很丰盛,使人食欲旺盛,易暴饮暴食。
专家指出,暴饮暴食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身体抵抗力降低,增加急性胰腺炎、肠胃炎或肠胃溃疡等疾病风险。
同时,由于“过分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和假期身体活动量的减少,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
因此,应特别注意调整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多吃清淡的食物。
来源:人民网编审:雍国华投稿:1.各单位稿件一律通过门户网后台投稿。
2.社会人士通过邮箱zhuanglanggov@163.com投稿。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