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结核病,可能很多人觉得是年龄比较大的中老年人才有可能得病,但最近这个病却将魔爪伸向了学校。
近期校园聚集性发生肺结核广受公众关注,学生并不是高发人群,但学生是聚集性群体,容易传染和扩散,如果防控不好,后果不堪设想!为什么学生群体中会出现这个病?让我们再认识下结核病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带结核菌的飞沫是主要传播媒介,最常见的病患发生在肺部,称为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
虽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但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如甲状腺结核、肠结核、骨结核、女性输卵管结核、男性睾丸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
健康人群吸入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时形成的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气溶胶,在体内形成感染。
☞ 感染后约5%的感染者短期内(通常指1—2年内)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 约95%的感染者体内的结核菌进入长期的「潜伏」状态,这部分人群中有约5%会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从潜伏状态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
有研究显示,结核病近期传播不容忽视,提示对结核病患者要有更好的管理,做好控制传染源。
在校师生如何防治结核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痰中带血、低热、盗汗、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等疑似结核病症状,别害羞,及时去筛查下结核病吧。
一旦确诊,别硬撑。
好好遵循医嘱,病休吧(以下情况需要病休治疗:全程接受抗结核病治疗的疗程可能比较长(6—8个月,甚至更久),但也不能自行停药、漏药,如果不认真对待它,后果可能很严重。
学业固然不能落下,但强健的身躯是学海泛舟的基础。
确诊患了结核病怎么办?一旦确诊,别隐瞒。
如实向就读学校的医务人员告知,卫生部门会及时帮助和你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及老师,筛查是否有同样的疾病,制订防控措施。
校园是人群聚集性单位,你和身边同学、老师的接触时间比家人还要久,不经意地藏着掖着,可能会把这个病传染给身边的同窗,毕竟一个不接受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一年可能传染10—15人。
得了结核病就不能复课了?错!可以复课,但复课有标准:身边如果有患结核病的同学怎么办?别害怕,别恐惧,更不要敌视孤立。
你们的同窗因为生病需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如果想TA了可以抽空给TA发条消息或者打个电话,相信在你的关心和鼓励下TA会恢复得更快更好。
你也要更加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要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卫生老师;若周围有同学或朋友有咳嗽咳痰等可疑症状,为了大家的健康,也请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卫生老师,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康复。
结核病其实不可怕,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只要我们把握好如下几个防控关键,一定能防控好校园结核病。
新生入学体检筛查结核病,这里还包括教职工体检。
晨检和缺课查因不忽视、不草率,一旦发现疑似患者追踪后续诊疗情况。
发病不隐瞒,主动告知医生和学校。
养成良好开窗通风好习惯,有效降低细菌单位体积浓度。
健康教育不松懈,通过各种途径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防结核。
你了解艾滋病吗?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
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传播途径:1、触摸传播:包括同及异之间的触摸。
或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日子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能够经破损处感染,但罕见。
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3、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临产进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感染给了胎儿或婴儿。
可通过胎盘,或临产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感染。
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其方法是: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文图/源于网络编辑/ 刘佳慧审核/ 方超华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