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皇岛市癌症医院 >

健康讲座那些局,元芳,你怎么看?


最近山西朔州市工商局副局长下班途中收到一份健康讲座传单,次日,他乔装进入现场,发现台上一位“专家”称某保健品包治“百病”,台下500余名老年人听得非常专注。两天暗访取证后,朔州工商局当场拆穿了“专家”的假身份,端掉了这个窝点,退还了受骗民众的钱财。这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并不在少数,每次都会吸引不少人上当受骗,造成许多老人们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那么,骗子们是怎样行骗的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预防疾病、包治百病的仪器,也没有什么保健品能够对任何一种疾病有百分之百的疗效,保健品不是药品,并不能做到对症下药。

骗术从听课送礼品开始

根据一些案例的数据,在农村或一些城市的菜市场、小商场附近,往往会有一些开办“健康讲座”的公司。起初,为了让老人们常去他那听课,每天都给他们发点生活常用物品——鸡蛋、大米、挂面等,从首场讲座开始,每天参加活动都有奖品可拿,不拿白不拿,很多老人都是带着这种心理去听课。

“激情洋溢”的演讲为老人洗脑

这种授课通常都是从最基本的健康常识开始,往往涉及到老年人关心的一些心血管问题、糖尿病等。“养生专家”和“厂家代理”们在台上讲得激情洋溢,台下老人听得津津有味,有的频频点头,有些看似有理的说法更是会引得大家齐声附和。

一些讲座还会穿插一些儿女不孝的故事以及视频片段、社会新闻,如子女虐待老人、子女谩骂老人、子女驱赶老人……通过这些故事及视频,主持人会告诉老人如何防老,如何将自己的钱花在自己身上。

老人掉进坑里上当受骗

有的更高级的骗局甚至会组织老人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气氛温馨,成了类似“老年活动中心”的地方。通过赠送小礼品小恩小惠,加上精神洗脑、组织“社区活动”等一系列策划活动后,骗子公司开始推销一系列仪器设备和保健品,对老人说这种治疗仪的奇特功效,自家的保健品如何调节人体机能,通过某某悬而未决的老年人不懂的概念大谈养生、如何预防各种老年疾病等,神话自己的产品,让老人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有些产品售价虽然只有几百块,但是骗子们经常要求老人们批量或者按疗程多次购买,所以经常出现被骗数千上万甚至十多万的案例,有的所谓的治疗仪、理疗仪产品,市场价可能只有千把来块,但是卖给老人,价格可达到数千甚至几万,许多老年人多年积攒下来的养老钱,就这么样被骗走了。

不知掉进骗局执迷不悟

尽管多数人购买了一堆所谓的保健、养生产品后也会醒悟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深信不疑,当子女“忠言逆耳”阻止老人的时候,也会遭到老人强烈的抵触,他们宁愿相信骗子而不信子女,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家庭矛盾。

骗子利用了老人的几个心理

互惠心理

人都是有知恩图报的心态的,觉得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在某些地区,送礼回礼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交往文化,如果有人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也会触发我们的亏欠感,许多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点。先提供免费的服务,或者免费赠送各种小礼品,或者额外的关心,让老人在不知不觉中背上“人情债”。有了这层基础,等到他们推荐自己的产品,很多老人便觉得,用了这么久他们免费的服务很不好意思,自己买一个回来用也不是不可以。

从众心理

一般来说,对一件事情了解不够清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认为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推销一种商品,好的办法就是让你认为周围的其他人尤其是相似的人,喜欢它、爱用它。有些商家会找托,高端一点的商家,会请当地一些参加较多次活动的“资深”老人做嘉宾现身说法,结合上面的互惠心理,这些老人即使不是托,通常也不会把产品讲很差,怎么都会稍加赞扬一点,但对不明就里的新来的老人来说,效果显著。他们会认为自己认识的老邻居知根知底不可能骗自己,商家的目的就达到了。再加上传统的攀比心理,效果显著。

逆火效应

通常来说,我们认为最好的改变别人错误观点的方式就是用事实说话。但实际上,这种反驳可能产生反作用。这就是逆火效应: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先的信念,否则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人购买天价的三无保健器械或保健品,子女摆一堆科学道理,甚至摆出产品欺诈的证据也无济于事。

当我们坚信一个观点时,同时也就是反复强化了神经元的联结,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当自身的观念被攻击时,就跟自己被攻击差不多,所以我们就会想要捍卫自己的观点。有些商家会利用这种心理,在讲座进一步“关怀”老人,上升到孝道,说子女如果连这个都不让你买,就是不孝。

如何避免受骗情况发生

应对“互惠心理”

极少数人是一开始就抱着要去买产品的目的去听讲课的,大多是凑热闹,或者蹭礼品。简言之,商家卖产品是目的,唱歌跳舞送小礼品送鸡蛋是手段;中老人去参加活动排解孤独,领免费小礼品,听免费的保健知识是目的,假装自己想买产品是手段。在产品卖出去之前的一片和谐中,达成了微妙的各取所需。很多老人在这个阶段,增加了信任放松了警惕。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坚信“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分析商家给你的好处究竟有何目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慈善家是少数。

应对“从众心理”

有些农村地区老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人都选择对专家或权威人物的话照单全收。身为子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多陪伴老人,及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有任何养生方面的问题,应该到比较专业的医院咨询。平时也可以多陪老人进行一些健康的活动,比如摄影、书法、下棋、钓鱼等;注意力转移了,信息渠道自然会拓宽,不会再盲目从众。

应对“逆火效应”

骗子的态度、耐心一般比子女更好,对老人花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这就需要我们采取迂回路线,平时还是要多跟老人进行感情上的沟通,骗子能撼动的,大多是缺乏关爱的老人,跟老人一起看他们爱看的节目,像朋友一样对待;当老人被商家洗脑执意要买保健品,不要指责他们,一方面打电话举报,由权威部门出面取缔不法商家;一方面可以给老人买正规的保健品,带老人去医院体检,过程中一定要劝慰老人,不要指责,让他感受到你是在关心他们。



    发布时间:2017-11-22 10:03:00
    录入:录入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