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人口560万,面积719.1平方公里的小国,借助天然区位优势与本国历史特点,自1965年独立以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包括引入制造业、吸引外资、发展转口贸易、打造石油集散地等,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从以前一个破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新加坡在医疗保健方面位于世界一流水平,全球排名第六,基础设施建设第四。
新加坡的医疗保健和医疗中心拥有全亚洲最好的医疗体系,并为该地区提供服务。
2014年,Bloomberg报告中,新加坡的医疗保健系统在51个国家中排名首位,同时经济学人智库(EIU)将新加坡的在全球最佳医疗成果中排名第二。
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的在年人均医疗保健投入中为最多。
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已对22家新加坡医院和医疗机构进行了认证。
新加坡的高质量医疗保健每年都吸引了超过35万名患者。
根据国际医疗保健研究中心(IHRC)在2014年的最新研究中,新加坡在全球25个医疗旅游国家排名中排第四。
新加坡医疗健康产业现状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复杂的医疗体系的高度发达的国家。
虽然只有560万人口,新加坡的医疗保健花费在2012年达到了近130亿美元,接近如菲律宾和泰国等有更多人口的国家的医疗总支出。
在2013年,人均医疗保健花费总值超过2400美元,相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翻。
去年该国的医疗设备市场总价值6亿美元。
截至2015年,新加坡共有26间医院和专科中心,其中16间为公立机构,10间为私立机构。
基层医疗服务由18间国家分科诊所及约1,500间的私立医疗诊所提供。
此外亦提供中长期的照护服务,我们正逐渐增加这方面的数量和质量,以尽力满足我们高龄化人口的需求。
加坡公立医疗体系的主要特色,在于由六大地区性医疗群聚所构成的整合照护模式。
各个群聚以急诊医院工作以及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许多基层、中长期照护人员与支持服务为根基。
六大公立医疗群聚为:•亚历山大健康照护体系(以北部的邱德拔医院为根基)•东部健康联盟(以东部的樟宜综合医院为根基)•国家保健集团(以中部的陈笃生医院为根基)•国立大学医学组织(以国立大学医院为根基)•裕廊保健集团(以西部的黄廷芳综合医院为根基)•新加坡保健医疗集团(以新加坡中央医院为根基)新加坡亦有广大的私立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包括亚美德科医疗(AsiaMedic)、约翰霍普金斯新加坡国际医疗中心(Johns Hopkins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re)、太平医疗集团(Pacific Healthcare)、百汇集团(Parkway Group)、莱弗士医疗集团(Raffles Medical Group)和康生医院(Thomson Medical Centre)。
新加坡医疗市场据Frost & Sullivan介绍,2015年,亚太医疗保健市场约占全球医疗保健市场的近33%,总值约5210亿美元, 新加坡作为该地区医疗中心的重要角色,吸引着邻近的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以及最近来自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患者进行治疗。
在新加坡,政府公立医院占全国总床位的80%,私立部门占20%,在“医疗保健2020”的计划下,至2020年公立和社区医院将新增4000多个床位。
目前,拥有约12000张床位,相当于2.2张床位每千人,公立部门占3/4(约9700张),其余部分为私立部门。
新加坡将投资诸如综合诊所和社区保健中心的初级基础保健设施,另一个投资领域是数字医疗技术行业。
2009年,新加坡发起了“国家电子健康记录”(NEHR)项目,该项目为公民提供自己的电子病历,项目总值1.44亿美元。
从现在至2025年,政府将扩建部分新加坡公立医院,并于2025年至2035重建新加坡大型老旧医院,在这期间,至2030年将新建6个公立医院和12个综合诊所,以确保新加坡有充足的医疗保健资源。
另有计划将新建疗养院,至2020年将达到25个。
鉴于世界正面临由于全球旅游和交流的增多而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政府将新建一座拥有300张床位的传染病医院,预计2018建成。
另外,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将新建一个12层的国家心脏中心大楼,投资1.35亿美元,是现有规模的三倍,预计2020年建成。
私立部门的患者三分之一来自海外,私立部门意识到来自海外的患者具有增长潜力,因此各私立医疗保健集团开始着手于完善和扩建计划。
其中,Parkway 和Raffles集团在过去三年中已拨款6150万美元和3.45亿美元,用于新建、扩建和升级医疗机构。
凭借先进的医学科技和赏心悦目的城市风光,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新加坡的医疗旅行正在被越来越多周边国家的人们所接受。
每年到新加坡进行国际医疗旅游的游客数量高达 400 万,同国家人口几乎持平。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新加坡不仅有非常优秀的医疗资源,而且具有语言优势。
当地很多医院配备华人医生或者华人专业翻译,最大程度解决了消费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障碍。
因而吸引大量的中国消费者到此医疗旅游,其中又以癌症治疗居多。
2003年,新加坡启动了“多中介医疗旅游计划”,从那时起,新加坡旅游局就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医疗旅游品牌项目“新加坡医药”。
新加坡的品牌战略目标是在医疗质量、高安全标准和整体吸引力方面建立医疗旅游形象。
同时,新加坡利用生物医疗技术来发展其全体医疗技术部门。
2011年,新加坡医疗技术部门的贡献达到了30亿美元,约9000个就业机会。
政府投资于生物医学研发的费用从2011年到2015年达到27亿美元。
此外,新加坡还通过一个被称为“科学、技术和研究之星”的公共建设机构,将其国家领导能力和对智力资本发展和世界级科学研究的承诺转化为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旅游局的数据显示, 2013年新加坡的医疗旅游总花费达到8亿3200新元。
本地传统医疗旅客以印尼和马来西亚为主。
近几年,俄罗斯、孟加拉、中东、越南、中国大陆与缅甸的医疗旅客都有上升的趋势。
其中,印尼、俄罗斯和越南也是本地私人医院集中争取的“豪华病人”。
澳大利亚投资市场报告服务机构Urbis曾预测,新加坡本地医疗旅游将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至2018年的17亿1000万新元。
新加坡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机会医学诊断在医学诊断领域开展业务的企业可考虑利用新加坡政府的“医疗诊断发展中心” (Diagnostics Development Hub) 资助项目。
该项目由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提供6000万美元资助,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 负责实施,重点支持适用于针对亚洲人群疾病表型的免疫化学、即时检验、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与上市康复辅具康复辅具是新加坡国内增速最快的医疗健康细分市场之一。
随着新加坡及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帮助老年患者更快实现机体功能康复的辅助器具将迎来持续较快的市场需求增长。
与此同时,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置换手术所需器械及耗材也将随之迎来需求量增加。
数字医疗荷兰皇家飞利浦(纽交所代码:PHG,AEX:PHIA)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投资私人有限公司(EDBI)已签订谅解备忘录(MOU)以共同投资于世界各地希望透过新加坡进军亚洲市场的特定高潜力数字医疗保健公司(尤其是专注于人口健康管理(PHM)领域的数字医疗保健公司)。
根据理谅解忘录的规定,经济发展局投资私人有限公司(EDBI)和飞利浦将聚焦于处在中晚期发展阶段的数字医疗保健公司,通过让这些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基地,以便为亚洲市场提供人口健康管理服务。
该项协议也将有助于创造商机,提升本地的医疗保健生态系统,同时强化新加坡作为亚洲领先数字医疗保健中心的地位。
慢病管理国际糖尿病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二,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
因此,在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领域从事疾病管理的企业将拥有良好的商业前景早在2006年,新加坡政府就在国民“健康储蓄”计划中设立了“慢性病应对项目”,涵盖了多种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卒中、哮喘、关节炎、前列腺增生、帕金森症等,一些精神类疾病也被纳入该项目。
项目始终处在不断扩大中。
截至目前,已经有19种常见的慢病被这一项目涵盖。
凡是加入保健储蓄计划的国民,如果不幸患上了上述19类慢病中的一种,在接受有关治疗时,只需自己承担15%的费用,剩余的85%从保健储蓄户头中扣除。
这样一来,慢病患者因治疗费用而产生的压力就减轻很多。
牙科产品牙科产品同样是新加坡国内增速最快的医疗健康细分市场之一,尤其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与设备辅助牙科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数字牙科有望成为快速发展的潜力领域。
中国企业对新加坡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情况 中国企业对新加坡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比较活跃,在德勤统计的2012-2017Q1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出境并购中,新加坡排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英国之后,是中国第五大医疗健康投资目标国家。
知名的投资收购案例如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全球第四的心脏支架制造商柏盛国际、平安资本入股新加坡健康解决方案服务商富乐医疗。
2012-2017 Q1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出境并购地区分布资料来源:德勤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4月19日,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产业基金”)通过旗下所管理的基金成功对新加坡上市公司、全球第四的心脏支架制造商Biosensors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柏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私有化收购,交易总对价折合10.5亿美元。
Biosensors柏盛国际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心脏支架和重症护理相关医疗设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商,该司于2005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约为13亿新元,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
中信产业基金收购柏盛国际,是中资私募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私有化大型海外上市企业、获取国际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技术的经典案例。
平安资本入股新加坡富乐医疗2017年11月28日,平安资本投资团队宣布主导完成对新加坡企业健康解决方案服务提供者富乐医疗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占股17%,成为富乐医疗的第二大股东。
除投资资金外,平安资本将协调平安集团医疗资源,包括平安健康险、平安好医生、万家医疗等板块,协助富乐医疗在中国的业务拓展。
富乐医疗于2011年在新加坡成立,专注于提供企业健康医疗服务,目前服务于25,000多家企业。
作为进军中国的第一步,富乐医疗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开设约100家诊所。
新加坡医疗健康领域专题介绍1医疗领域创业公司MyDocMyDoc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新加坡创业公司,为医疗机构和病患提供线上问诊以及线上协作解决方案的数字医疗品牌。
MyDoc具有2C和2B两方面的业务:面对C端,MyDoc提供虚拟问诊、数字门诊接待部以及电子个人健康筛查服务(ELECTRONIC PERSONAL HEALTH (EPH) SCREENING)等技术服务,从挂号、诊断到病例档案存储、后期的健康筛查,MyDoc提供全流程数字化、电子化的服务。
MyDoc拥有自有品牌的电子医疗平台MyDoc,医疗机构可以选择接入平台,采用B2C的合作模式,也可以选择品牌定制,MyDoc以技术输出的ODM模式与医疗结构合作(例如MyDoc为Guardian定制的线上医疗平台),目前MyDoc对接的医疗、保险机构包括AIA、AXA、Guardian、AcuMed等Vault DragonVault Dragon成立于2013年5月,最初是一家代理存储公司,提供集成化按需城市数据存储服务,并支持在线管理。
之后,Vault Dragon将业务转移至为东南亚医疗健康领域提供数字存储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
目前,Vault Dragon的产品是一套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医疗分析以及实践管理软件,对操作以及流程以及电子病历进行管理。
该解决方案是一套基于平板电脑的的注释系统,帮助医生创建和管理数字化医疗记录。
CXACXA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提供员工福利的健康平台。
该公司称其福利和健康平台在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势头非常强劲,新加坡本土占有率超过75%。
作为SaaS平台,使用健康检查、生活方式风险、索赔数据和可穿戴传感器等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预测未来保费成本,CXA设计了数据驱动的健康和疾病管理计划,帮助改善员工健康。
除此之外,公司还与保险公司合作,在公司表明愿意投资改善人口健康的计划的条件下,预先谈判降低未来保费。
2015年1月份,CXA曾经获得NSI Ventures(领投)、BioVeda Capital以及F&H三家投资机构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7年,获得了由B Capital和EDBI领投的 2500万美元B轮融资,目前总融资额达到3300万美元。
2公立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新加坡中央医院是新加坡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公立医院,建于1821年,医院拥有29种医学专科,其中整形外科、烧伤科、肾病科、核医学、血液病理科室是该院的优势学科,成为全国的专科服务中心。
新加坡中央医院是一家集治疗、科教、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拥有1500张病床和近400名专科医生,备有先进的设备并提供多元化的医疗照顾,为病人提供高素质的治疗,其医疗效果可媲美世界水准。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 Tan Tock Seng Hospital新加坡陈笃生医院(TTSH)是新加坡第二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成立于1844年,以创办这所医院的慈善家陈笃生先生命名,医院由两个CDC、一个康复中心和一个综合性医疗总部组成,设有床位1200张并拥有尖端的医疗设备,各辅助科室标志醒目,就诊秩序井然。
医院内还设有超市、发廊、餐饮部等以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
陈笃生医院下设有24个医疗部门、全套附属专科服务,该院的强项包括:传染疾病科、老年病学科、复健医疗科、呼吸内科与风湿病学科,以及过敏与免疫学科。
陈笃生医院也是老年病学、普通手术、急诊科、放射性诊断科、肠胃科、耳鼻喉科,以及骨科外科手术科等专科的主要转介中心。
3私人医疗集团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 ParkwayHealth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ParkwayHealth)是亚洲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在亚洲各地经营着16家医院,开设40多个科室,拥有3000多个床位以及1200余名经验丰富的医师。
集团于2007年进入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地设有医疗中心。
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提供各种特色医疗服务,开设科室的种类繁多,包括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牙科、皮肤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眼科、妇产科等。
莱佛士医院莱佛士医院(Raffles Hospital)是一所私人综合医院,创建于2001年3月,有380张病床。
医院的门诊部主要由一些专科治疗中心组成,包括美容整形中心、癌症治疗中心、儿童疾病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牙科诊所、眼鼻耳喉专科诊所、心脏病中心、健康检查中心、内科中心、日本诊所、外科中心和妇产科中心等。
莱佛士医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监督医生诊断和用药。
莱佛士医院运作模式如私营化的公共医院。
病人住院或进行某项手术时,所得到的是单一的账单,清楚记录所有的设施和仪器费用、医生看诊费、住院费、检测收费和药物费用。
该医院的医生看诊费,是由医院指定统一的诊费。
4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新加坡是亚洲首屈一指的生物医学研发中心。
近年来,在新加坡落户的国际生物医药公司与日俱增,例如:礼来(Eli Lilly)、诺华(Novartis)、鱼尾狮制药(MerLion Pharmaceuticals)和辉瑞(Pfizer)等世界顶尖级的生物医药公司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分公司。
目前,新加坡在研究和开发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而且,新加坡正在设立生物医药研究园(Biopolis),以进一步增强新加坡医学界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力量,确保新加坡的医疗保健水平更上一层楼。
众多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包括雅培、葛兰素史克、龙沙、默沙东、诺华、辉瑞及赛诺菲-安万特)被新加坡卓越的物质和监管基础设施、全球连通性和技术人力资本所吸引,纷纷选择在此设立其全球制造基地。
这些公司经营多功能的工厂,能够制造多种多样的活性药物成分 (API)、生物制剂和营养品。
新加坡还取得了生物制剂制造的重大突破,百特、龙沙、葛兰素史克及罗氏宣布将在新加坡成立主要生物制剂生产设施,投资资本支出高达 20 亿美元。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