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阶段,因冷热交替,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或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很容易出现猝死的现象。
据统计,我国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约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高血压患者2.7亿,这是非常庞大的一组数据。
每一年的寒冬对于这样的群体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因为气温每下降10度,突发心脏病的危险性会增加13%;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季高41%。
为什么说冬季高发心血管疾病?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的血管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出现收缩的现象,同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周围的阻力会增加,容易出现血压升高。
心脏血流量的变化使得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很容易就导致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的症状,再加上血液粘稠度增加,一些栓塞性疾病很容易造成对人体致命的伤害。
其次,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疾病的恶化,如冬季进补,很多人喜欢在冬季食用一些炖汤来滋补,但这些汤大多都是高油脂、高盐、高糖的。
像这样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不仅会引起血压的升高,而且更易使血液粘稠、运行缓慢,加速血管中斑块的形成、血栓的形成等,使得心肌梗死的概率增大。
情绪的波动也会导致人体神经兴奋,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的流变性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血管疾病频发;同时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年末,走亲访友、参加应酬,人们的情绪都比较兴奋,聚餐饮食比较油腻。
这些因素加起来就大大增加发病率。
所以对于这类人群,想要心脏度过这一危险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饮食和习惯。
在疾病的预防中,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的因素;像气温骤降这种我们人为不可控制的,就尽可能的避免其带给我们的伤害,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即可;还有一些可控的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身体锻炼等。
中医养生注重冬季收藏,很多人一整个冬天都会待在屋子里久坐不动,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畅,这样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建议在冬季要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走路等,每天进行半个小时左右,每次运动时的心率不要超过120次/分。
当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率过快或伴随头晕、气短、心绞痛等症状时应原地休息5-10分钟内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若症状没有减轻,必要时服用急救药物。
饮食的控制也是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条件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应做到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适量膳食纤维,忌食大鱼大肉。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乳类及豆制品,尽量避免食用一些含高胆固醇的食物,每天适宜的饮水量,特别是晚上睡觉之前和早晨起床之后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
此外,添加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在补充人体营养的同时,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健康,缓解便秘,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
蚂蚁农场大麦若叶青汁蚂蚁农场大麦若叶青汁原材料是选自20-30厘米的大麦嫩苗,因为此时期的幼苗所含各类营养素最为丰富,外加先进的低温脱水、破壁粉碎技术,优质的麦苗成就高品质的青汁产品。
青汁富含膳食纤维,每100g约含有55.6g的膳食纤维,属于高纤维健康食品,研究发现增加10g膳食纤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25%,总膳食纤维的摄入对减少冠心病的风险呈现高可信度。
膳食纤维具有吸附性和粘性,可以吸附肠道内脂肪、胆固醇、胆汁酸,日常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辅助降低血脂。
同时食糜在肠道内被膳食纤维包裹,可减少肠粘膜对脂肪的吸收,对于维护心血管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