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皇岛市癌症医院 >

这些年被忽悠的“伪健康”食品

全麦面包并不意味着全麦食品,乳酸饮料也并不能代替酸奶,你究竟被这些“伪健康”食品骗了多久?很多所谓的健康食品的营养价值微乎其微,来看看有哪些食品上榜啦!全麦面包≠全麦食品大家都知道全麦面包更利于健康,因为它富含纤维,能帮助人体打扫肠道垃圾,延缓消化吸收,有利于预防肥胖。

去超市、面包房不难找到全麦面包,但如果一看配料表会发现,真正的全麦面包非常少,通常配料表的第一项都不是全麦粉。

真正的全麦面包是用没有去掉外面麸皮和麦胚的全麦粉制作,颜色有点微褐,肉眼能看到很多麦麸的小粒,质地也比较粗糙,但有香气。

日本豆腐≠豆腐我们吃豆腐除了口味之外,一个是要得到其中的优质蛋白质,另外一个就是获取大量的钙质,但这两种在日本豆腐中都非常少,虽然口感上很嫩。

在资料上查到,我国传统的豆腐,100克可提供138毫克的钙,63毫克镁,12.2克蛋白质。

而日本的内酯豆腐100克含钙17毫克,镁24毫克,蛋白质5.0,相差很多。

这是因为我们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制成,含有丰富的钙和镁;而日本内酯豆腐则是用葡萄糖酸内酯凝固剂制成,不含钙也不含镁。

同时为了拥有特别嫩的口感加入了很多保水成分,水分含量过高,所以其营养成分当然就变得很“稀”了。

果醋饮料≠果醋果醋及果醋饮料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可是大家常常很容易将果醋与果醋饮料的概念混淆。

果醋是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和醋酸发酵制成的一种酸性调味料。

发酵后兑入一定比例的水方可饮用,其醋酸含量必须大于5%,具有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等功效。

而果醋饮料虽也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但还会再添加果汁或色素、香精、甜味剂等调配而成,其醋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营养作用少之又少。

爆米花≠玉米小时候吃爆米花大家担心含铅的问题,而现在的爆米花虽然不含铅了,就可以和玉米一样了吗?其实问题反而更严重了。

一份超市卖的微波爆米花配料表:玉米、白砂糖、氢化植物油、起酥油、食品添加剂、香精、甜味素。

氢化植物油、起酥油这两种都是不提倡的,均是反式脂肪酸的大户,对心血管不利。

而爆米花香精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含有一种双乙酰的物质,即便不是生产爆米花的工人,经常吃加香精爆米花,也可能导致一种叫做“爆米花肺”的疾病。

这种病的症状是咳嗽和气短,对人体肺脏的刺激很大。

巧克力≠黑巧克力近些年很多报道中称巧克力的可可粉中含有健康成分多酚,所以原本就喜爱巧克力的人们就更有理由去经常选购一些了。

可是我国现在的巧克力,所含可可成分都偏低,含糖则高达50%,可可含量也大多不足。

只有一些含量在50%以上,乃至90%,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黑巧克。

但这样的巧克力苦涩味重,甜味很淡,直至完全没有甜味,大部分习惯把巧克力当作零食和糖果的消费者通常不太容易接受这种味道。

另外就是可可脂,它应该说是巧克力中最高昂的原料了,具有奇妙的口感,十分香滑,其含量越高,巧克力的口感就越柔美。

可是市面上很多选择的是代可可脂,成本降低了很多,口感上也能做到非常润滑,遗憾的是代可可脂不仅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因为含有反式脂肪酸,是不利于健康的。

乳酸饮料≠酸奶乳酸饮料,在商品的包装上都会标明,在后面会有一个小字写着饮料两个字,看配料表就会发现第一项是水,第二项是牛奶,然后是糖、柠檬酸、增稠剂、香精、色素等。

看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通常则是≥1%,而正常的调味酸奶标准则在≥2.3%,牛奶≥3.0%左右。

也就是说,乳酸饮料营养价值很低,包括一些牛奶本应含有的营养素同样都很低,而且添加了很多成分。

比如说草莓味的,就用了草莓味的香精,颜色则用色素调配出来。

这样的饮品虽然比碳酸饮料要好一些,但仍然不建议经常喝,对健康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8-01-28 10:04:49
    录入:录入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