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沧州市癌症医院 >

【健康生活】炒菜前必看的“吃油指南”,会养生的人都偷偷记下了

食用油在厨房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几乎每次烹调都离不开它。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很多食用油标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这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是不是等级越高营养越好呢?食用油等级越高≠营养越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除橄榄油和特种油脂外,根据精炼程度,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级别越高,表示其精炼程度越高,但并不意味着其营养素含量就越多,恰恰相反,从营养角度考虑,三级和四级油更好。

一级和二级食用油精炼程度较高,具有无味、色浅、炒菜油烟少、低温不易凝固等特点。

其纯度较高,杂质含量少,通常适用于较高温度的烹调,如用于爆炒、油煎、干炸等。

三级和四级食用油精炼程度较低,只经过简单的脱胶、脱酸等程序处理,其色泽较深,烹调过程中油烟较大,杂质含量也较高。

这些油里保留了部分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三级和四级油不适合高温加热,较适宜炖菜、做汤等。

吃油要避开7大误区误区1吃油多样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油脂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可能属于同一类。

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

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茶籽油和亚麻籽油替换等,才是正确的选择。

误区2煎炸过的油可以用来炒菜很多人会用炸过食物的油来炒菜。

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产物。

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到冒油烟。

“回锅油”可以用来煮汤、做花卷。

误区3无论怎样烹调,都用同一种油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过高温度的烹调会加速致癌物产生,带来健康风险。

正确做法:煎炸应该用最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黄油、牛油、猪油等。

炒菜应该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做汤、凉拌应该用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误区4患病人群和家人吃一样的油心脏病人群,应该优先选择以下油:茶籽油、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血脂高人群,应该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建议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误区5无论吃肉多少,用油量不变常吃猪牛羊肉的人,已经从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动物脂肪,尽量就别再吃动物油了。

可以适当吃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肉吃少的人,偶尔可以用动物油烹调。

吃素食的人,可以选择茶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米糠油,加上少量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亚麻籽油。

误区6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更好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动物油和植物油搭配着吃更健康,其最佳比例是1∶2。

这种说法其实是对膳食中合理脂肪酸比例的误解。

从脂肪酸平衡的角度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

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

除平日极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动物油弊大于利。

误区7标有“不含胆固醇”的才是好油对于有些人来说,“胆固醇”是一个可怕的字眼。

很多厂家看准了这个商机,在植物油标签上打出了“不含胆固醇”的宣传词。

事实上,胆固醇只在动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

“不含胆固醇”只是一个噱头,并不能作为选择食用油的标准。

油类“健康排行榜”橄榄油、茶籽油类型:高油酸型推荐等级:★★★★★优点: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

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也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缺点:相对大豆油来说,橄榄油和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不高。

花生油、芝麻油、低芥酸菜籽油类型:均衡型推荐等级:★★★★优点: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属于均衡型植物油。

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营养成分。

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缺点:这类油所含的油酸没有橄榄油和茶籽油高,但其耐热性不错,适合炒菜。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类型:高亚油酸型推荐等级:★★★优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

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功效。

相比之下,压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荐,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更多。

缺点: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所以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

这类植物油怕热,适合炖煮、日常炒菜,不适合油炸。

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类型:饱和型推荐等级:★优点:猪油中含饱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亚油酸8.9%,由于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称为饱和型食用油。

黄油、牛油等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等也类似。

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

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

缺点: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不建议多数人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日常吃的肉类和奶类已经让人获得足够的饱和脂肪酸。

▲觉得不错请点zan↓↓↓

    发布时间:2018-03-06 10:09:03
    录入:录入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