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承德市癌症医院 >

艾灸四穴位,排出一身寒气!让健康长相伴

【钟艾缘】寒气是万病之根,很多棘手的病症,往往在祛除寒气后就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寒性体质的女性很多,像宫寒、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等都是女性体寒的表现,金木水火土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面是很流行和正统的,中医学也认为人体是复杂的有机体,是阴阳协调、相生相克、和谐统一的,一旦身体遭遇不适应或者体内阴阳失衡,都会造成身体的不适应。

后脑勺冒凉风怎么回事有一位灸友反应说,近几天醒来后感觉后脑勺凉飕飕的很难受,像是湿气、寒气聚集在后脑勺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也是寒气入侵脑部和肩颈的现象。

如果想把后脑勺的寒气排除,有三种方法:1、在局部隔姜灸,用大姜片和大艾柱,每天艾灸5-8壮,大约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

2、卖一个带齿如木梳样的刮痧板,每天自己用它刮痧若干次,这样就会给病邪以出处了。

3、在大椎穴放血,引寒外泄,在大椎穴用一次性放血针点刺3-5下,然后拔罐在艾灸,这样就会把寒气逼出体外。

(本步骤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操作,个人勿尝试)。

都说寒气重,寒气到底藏在哪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断的累积而成。

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硬硬的感觉。

但是寒气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的。

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气用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

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

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

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

这个部位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

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

这种现象即是前面所说寒气所造成胆经阻塞的原始原因,也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

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艾灸4穴,排出一身寒气灸大椎穴位置:大椎穴位于项部下端,第7额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时,将领部稍微向前倾,往项部与背部交界附近找寻,可以触摸有一凸出的最高点是第7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

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l.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曰灸1~2次,每次灸30分钟左右,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行气活血,祛除颈部寒气。

灸肾俞穴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卜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取穴时,左右腰骨最高点连线与脊椎巾线的交点附近为第4腰椎,向上数到第2塍椎卜方的凹陷处旁开1.5寸(2横指宽)就是肾俞。

施灸方法:叫旋灸。

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l.5~3J覃米,左存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曰灸l次,每次灸3~1 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滋阴补肾。

灸涌泉穴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

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快1.5~3厘米施灸。

施灸时间:每周灸1~2次,每次灸20~30分钟。

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气。

灸风门穴位置:风门穴位]二第2胸椎下旁丌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取穴时,从大椎穴向下数到第2个凹洼,左右各旁2横指宽处就是风门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

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

功效:祛除风寒。

艾灸的排寒反应体内寒邪重的人,在艾灸一段时间后,会感觉体表非常冷,穿多厚的衣服还是感觉冷,那么就是脏腑的寒邪再向体表移动,这个时候就是寒凉的,不要以为这样不好,有了寒凉,在逐渐艾灸的时候,你才会体会到慢慢热起来。

这个网友就是这样的体会,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曾经写过多次,再一次告诉大家,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是体内寒邪在外排的一种表现。

当然这种表现人与人不同,有的人排几天就感觉渐热,而有的人寒重,会很久才感觉渐热,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要气馁,坚持下来,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艾灸内关,专治肠胃敏感穴位:左侧内关穴方法:点着艾条,对着左侧内关穴灸。

注意距离,要以温热为度,不要烫伤了皮肤。

有些人的肠胃相当敏感,饮食稍微不注意,偶尔吃点凉的、酸的、辣的,立刻就腹痛、腹泻。

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一般都是用艾灸左侧内关穴的方法来处理,标本同治,让他们从此摆脱这种烦恼。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也是中医治疗胃痛和腹泻的常用穴位,从古用到今,效果都不错。

肚子里经常咕噜响,这样灸穴位:神阙穴(肚脐)方法:清艾条点着,对着肚脐灸,以温热为度。

每天一次,每次一根清艾条,多则三五次,少则一次,肚子就不会怪叫了。

如果您肚子里经常咕噜咕噜地响,感觉有点像打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腹中雷鸣之症。

正常情况下,胃肠蠕动的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但是如果吃了生冷的东西刺激了胃肠,造成胃气紊乱,肚子里便会发出这种怪音。

我曾经给一些有腹中雷鸣症状的朋友治疗过,都是采用艾灸肚脐的方法。

这种症状通常都是因为吃了太多生冷或别的刺激性食物造成的,是食物中的寒气伤了肠胃,而除寒当然要用火。

还有,位于肚脐的神阙穴有络脉直通肠胃。

因此,用清艾条灸肚脐,就能够除去肠胃内过多的燥气或寒气,治愈腹中雷鸣这种怪病。

    发布时间:2018-07-17 10:03:35
    录入:录入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