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一定要有,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能量、保护器官、参与代谢。
但,如果脂肪太多,那可就是“油腻腻”的负担了!“油腻”的人生注定坎坷多啊!那么脂肪长在哪最可怕呢?长在肚子上!!!因为腹部是我们很多器官的重要集中地,长在肚子上,意味着可能内脏脂肪超标!人体通过饮食等方式获得的脂肪,按照在身体分布的位置,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皮下脂肪。
它们接近皮肤,可以用手指捏起来,能帮人体保温,但若积累过多,会成为让我们看起来“月半”的元凶。
另一类是内脏脂肪。
它们藏得很深,将腹腔内的脏器,如肝、胰、胃、肠道等包裹起来或填塞于周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内脏脂肪。
一定量的内脏脂肪其实是人体必需的,它们对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
但如果脂肪长在肚子上,导致内脏脂肪储蓄过多时,就可能引起各种健康危机。
1. 长在肝脏上:脂肪肝脂肪肝可不是脂肪包裹在肝脏的表面,而是充斥在肝细胞里面。
这些脂肪会损害肝脏细胞,造成脂肪性肝炎,而且这类肝细胞还会招来免疫系统的攻击,引发炎症,造成肝脏纤维化,并逐渐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脂肪肝可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不合理的减肥,会让身体其它部位储存的脂肪、蛋白变成脂肪转入肝脏内,如果此时又缺少脂代谢时必要的酶类,脂肪就会在肝脏滞留,这就是瘦人也得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2. 堆在血管上:动脉硬化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增多增大,堵塞血管,就出现了我们熟悉的脑梗、心梗,甚至会危及生命!3. 堆在心脏上:脂肪心心脏太“油腻”,可能会要命!脂肪心在医学上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大量的脂肪组织沉积在心外膜下,并广泛浸润到心肌纤维之间,导致心肌纤维萎缩,甚至部分消失,严重可让人猝死。
脂肪心与肥胖、饮酒过度和慢性酒精中毒等脱不开关系。
4. 堆在肾脏上:肾病有国外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中约33.7%伴有慢性肾脏疾病。
肾脏就像一个“筛子”,通过尿液将人体每日产生的废物、毒素排出体外。
脂肪大量包裹肾脏,会导致肾脏循环不畅。
而且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
内脏肥胖有4个表现内脏肥胖在身体内部,即使看起来并不算胖,它们也可能 “超重”了。
这类人在医学上被称为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或苹果型肥胖。
如果有下面这4个表现,你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内脏肥胖。
1.肚子凸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男人有“将军肚”或女人有“游泳圈”。
2.尝试了各种瘦腰方法,腰围还是无法减下去,而且减肥总反弹。
3.内脏脂肪不断挤压肠胃,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常年便秘。
如果按科学方法测量,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的,都应怀疑患上了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
4.腰臀比超标。
腰臀比就是腰围和臀围(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周径)的比值,男性>0.9、女性>0.8时,内脏脂肪超标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判断内脏脂肪是否超标,最精确的方法是在医院里做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场共振影像仪或者超声波测试。
教你帮内脏“瘦身”如果体检发现“内脏脂肪超标”,或者通过以上方法初步判断自己内脏“肥胖”了,建议马上用下面的方法给它们“瘦身”。
1、练习腹式呼吸可采取仰卧位,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2、控制主食摄入量饮食上,要控制食物总摄取量。
可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类,用适量红薯代替一部分米饭等主食。
例如吃了红薯,就相应少吃点米饭,不是吃了米饭的基础上再多吃几个红薯。
如果消化不良,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后调整饮食方案。
这样既不至于让你们饿肚子,也能控制饮食。
3、吃清淡饮食清淡一些,少油、少盐、少糖,告别大油大肉的模式,每天保证一斤蔬菜。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正常人每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中国营养学家建议不超过6克。
对于肾脏、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人群应该摄入盐更少,每天应控制在3克以内。
光是控制调味中盐的用量是不够的,不可忽视的是很多食物内,包括零食、饮料、调味品(如酱油,咸菜)中也含有不少盐。
4、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平时建议适当多做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散步等。
内脏脂肪超标者每天应进行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
球类运动在消耗能量的同时还能促使肾上腺素分泌,有助脂肪分解。
即便是没有腹型肥胖的人群,若工作忙、常久坐、应酬多、心情差,也应按照上述方法调整自己的生活,防患于未然。
生活方式调整一段时间后无效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来源:衡水公安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