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这个字眼令人恐惧,不过白血病家族有一个幸运儿,这就是俗称“慢粒”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科院协和医大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刘兵城博士告诉记者,慢粒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可治、可控的慢性病,通过规范治疗,有些病人能够停药,实现临床治愈。
慢粒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经常头晕、乏力、腹胀,需要提高警惕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由于人体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我国发病率约10万分之0.39—0.55,在成人白血病中占到15%,我国慢粒患者中位发病年龄在45—55岁。如果不加干预,慢粒患者会在3—5年后进入加速、急变期危及生命。
慢粒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如果经常有头晕、乏力、腹胀、体重减轻、在胃的左下方有肿胀,要多加警惕,可以去医院做必要的检查。
慢粒诊断需要染色体和基因检查
慢粒诊断中,初诊检测非常重要,血常规计数及血液学形态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分析、染色体核型、BCR-ABL基因检测都是确诊的必要检查,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是确定慢粒诊断所必需的,同时是未来治疗中评价的基线,这些检查都是基层医院不能完成的。
确诊后应尽快开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服药第三个月要复查血液学、染色体以及融合基因以评价疗效,之后会根据病情确定复查各项目的时间,3—6个月乃至12—18个月不等。疗效稳定的慢粒患者药费相对恒定,检查费用越来越少。而且,随着治疗药物如伊马替尼9月进入国家医保,慢粒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大降低。
慢粒治疗 靶点明确效果很好
慢粒是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成功典范,坚持规范治疗,10年生存率超过90%——慢粒患者大多在门诊治疗,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
慢粒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针对其分子机制的靶向药物治疗。慢粒治疗有效后,大多在半年到1年半以内患者会达到一个“安全线”,此后坚持治疗是有希望停药的。不过停药标准很严格,包括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正常、细胞染色体转阴、融合基因定量小于0.01%等等。应当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尝试停药,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最新获批的达希纳(尼洛替尼)是慢粒一线治疗药物,在药品说明书中详细明确了TFR数据。
不过,慢粒患者能停药的还是少数,停药后必须定期进行严格的监测,一旦发现融合基因水平升高超出“安全线”,就需要重新开始治疗。重启治疗后,患者仍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常规血液学检查就可以发现慢粒
如果体检或是普通检查时血液指标中出现上上下下的箭头,千万不要大意,最好找血液科医生复查一下。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