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饭,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不仅代表着安全、健康,更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
然而,你一定想不到,就在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里,竟然藏着致癌隐患。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7个容易致癌的炒菜坏习惯,赶紧来了解下吧。
锅冒烟了才放菜刚学做菜的时候,老一辈常常强调要“等锅里的油冒烟了再把菜放进去”。
其实,现在的食用油一般都经过了精炼,去除了大量容易冒烟的杂质,烟点比较高。
开始冒烟的时候,说明油温已经挺高了。
油温太高,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食物本身的营养流失。
炒菜不开抽油烟机 中餐最重要的烹调方式就是炒,虽然炒菜很香,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油烟。
有些人炒菜不爱开抽油烟机,或者炒完菜立刻关闭抽油烟机,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烹调油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油烟,其中含有许多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质,可能损害呼吸系统、皮肤等的健康,这被称为“醉油综合征”。
另外,厨房油烟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火候掌握不好、不刷锅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份膳食研究报告中提到: 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2 类致癌物)越多。
另外,如果食物烤到焦糊了,或炒完菜不刷锅,附着在锅表面的食物残渣,即锅垢,当再次加热时,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日常生活中,刷锅可不能偷懒!放盐过量不少人在吃饭时习惯多放盐,其实,盐不能多吃。
长期的高盐膳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而还会使得人们更容易患中风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它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因此,钠的摄入需要限制。
不讲究烹调用油有些人喜欢实用未经精炼的毛油,例如一些“土榨油”,觉得这样的油天然、味道香、更健康。
其实,这些油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烟点低,容易形成大量油烟。
而且,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一些产品黄曲霉毒素超标严重,而黄曲霉毒素也是著名的 1 类致癌物。
吃太多煎炸食品 常吃煎炸的食物会增加患癌风险。
像土豆、馒头这样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淀粉类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烧烤等高温(温度通常超过 120℃)烹调时,也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不是说炸鸡煎肉烤串一点都不能吃了,但长期大量地吃,总是不那么健康的。
反复用油 炸东西时,用油量比较大,有些朋友不愿意浪费,就把煎炸过的油重新收集起来,存着下次炒菜时接着用。
其实,用过的油里,会含有上次煎炸时的各种残留的有害物质。
这些油脂如果持续受热,还会继续产生一些致癌物,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 1 类致癌物。
另外,使用过的油已经发生了氧化,若存放不当,更容易变质。
可以怎么做?5 个建议分享给大家 既然指出了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就能降低炒菜做饭时的患癌风险: 多炖少煎、清淡少盐、避免油烟、谨记刷锅、健康用油。
的确,以上都是炒菜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但只要注意了,就可以降低癌症风险,何乐不为呢?本文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微信编辑/胡邦建“文化湖南”投稿邮箱:hnwhxcxx@163.com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