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痒和结节性损害为特征。
病因与昆虫叮咬,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代谢障碍及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本病女性多见。
皮损好发于四肢,也可见于腰臀部,最多见于小腿伸侧。
病因西医 结节性痒疹发生的原因尚未阐明,部分患者见于蚊虫、臭虫或其他虫类叮咬之后发病,与肠胃功能紊乱及内分泌障碍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有人认为本病是局限性慢性单纯性苔藓的变性或不典型的结节性局限性慢性单纯性苔藓。
中医 中医认为本病是内蕴湿邪,复感外界风毒,致使湿邪风毒疑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形成结节作痒或毒虫叮咬,毒汁内侵为患所致。
组织病理 发病机制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向下呈不规则增生形成假上皮瘤状,真皮血管扩张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表皮和真皮间有粗大结缔组织形成的硬化现象,结节的边缘或中央有明显的神经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 初期为针帽至米粒大的丘疹,逐渐增大成为绿豆至黄豆大、半球形、坚实隆起皮肤表面的丘疹与结节,顶端角化明显,呈疣状外观,表面粗糙,呈褐色或灰褐色,散在孤立,触之有坚实感。
由于剧烈搔抓,发生表皮剥脱、出血及血痂。
结节周围的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增厚,呈苔藓样变。
结节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显著,偶尔可发生于背部。
数目不等,可少至数个或多至数十个以上,有时呈条状排列。
慢性经过,可长期不愈。
诊断 确诊这种疾病不需要特殊检查,可根据疣状结节性损害、好发于四肢伸侧、剧烈瘙痒等进行诊断。
但需要与疣状扁平苔藓、丘疹性荨麻疹、寻常疣和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1.一般治疗改善卫生条件,防止昆虫叮咬,去除有关诱因,避免局部刺激。
2.结节性痒疹治疗的常用方法:(1)局部治疗①可外用各种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或焦油类制剂,角化显著的可外贴含醋酸曲安奈德及新霉素的肤疾宁等硬膏。
②局部封闭治疗:注射方法参见慢性单纯性苔藓。
(2)全身治疗①抗组胺药以及镇静安眠药物的应用同慢性单纯性苔藓,根据瘙痒的严重程度可单独也可联合应用。
②沙利度胺,单独使用效果差。
③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与硫唑嘌呤治疗顽固性结节性痒疹,有一定疗效。
④皮损增生明显、质硬者可口服维胺酯,每日3次,或异维A酸,每日1~2次。
(3)物理疗法如冷冻、电烙、激光疗法亦都有一定疗效。
专家提示 结节性痒疹,病因不明,病程较长,治疗较困难,控制瘙痒是主要的治疗目的,避免搔抓、烫洗有助于疾病的治愈。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